2025年7月16日,全国烟草行业监管工作再迎新动态。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,上半年全国烟草市场秩序总体平稳,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非法流通、价格违规等行为,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治理行动。其中,重点针对电子渠道的烟草制品销售进行整顿,并加强对零售终端的合规性检查。
记者今日从多地烟草专卖局获悉,广东省深圳市烟草专卖局近期查获一起跨省非法运输卷烟案件,涉案卷烟总量达2.3万条,涉及品牌包括“中华”、“利群”等高端产品。案件显示,犯罪团伙通过伪造运输手续、利用非烟草专用车辆等方式逃避监管。执法人员表示,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,还可能引发税收流失,目前涉案人员已被移送司法机关。
在价格方面,市场监测显示,部分品牌卷烟价格出现波动。例如,“中华”软包在部分地区的终端零售价从每条800元上涨至820元,而“利群”新版则在合规渠道保持每条350元的稳定价格。业内专家指出,价格波动与货源投放节奏、季节性消费需求等因素相关,但监管部门强调,任何未经批准的加价销售均属违规行为。
针对电子渠道监管,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,上半年已关闭非法烟草销售网站32家,扣押涉案卷烟5.7万条。记者采访北京某电商平台合规负责人时获悉,平台方已与烟草专卖局建立实时数据对接系统,对涉嫌违规的店铺进行即时下架处理。该负责人坦言:“过去我们依赖人工审核,如今通过技术手段,违规链接的识别效率提升了80%。”
消费者反馈方面,多位烟民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看法。北京市民张先生表示:“合规渠道价格稳定,但排队购买‘中华’有时要等半小时,不如网上便宜。”而上海一位常客李女士则认为:“虽然价格高,但至少知道是真货,网上买太冒险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热播的《高群书新作》中涉及烟草文化场景,引发部分观众对烟草营销合规性的讨论。烟草行业专家陈教授指出:“影视剧中的烟草元素需符合《广告法》相关规定,不得诱导消费。”
在法律合规层面,新修订的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将于2025年9月施行,其中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监管范围,并细化了对零售户的处罚标准。浙江省烟草专卖局法制处处长王伟介绍:“此次修订将‘情节严重’的定性标准量化为‘连续三个月违规’或‘单次涉案金额超10万元’,避免执法自由裁量空间过大。”
行业市场行情显示,随着健康意识提升,部分消费者转向低焦油产品。记者走访上海南京路某品牌专卖店时发现,焦油量低于8mg的“双喜”新品颇受欢迎,该产品售价每包55元,较普通款高出5元。店员透露:“每天能卖出20包左右,比去年同期增长30%。”
业内专家对下半年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。中国烟草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芳表示:“‘高群书新作’等文化产品对烟草文化的多元解读,或能促进行业与公众的良性对话,但监管仍是主线。”她建议,未来应加强跨部门协作,例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“无证照经营”。
与此同时,国际烟草市场动态也值得关注。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指出,全球烟草制品非法贸易规模已超800亿美元,呼吁各国加强合作。我国作为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缔约方,已承诺到2025年将非法贸易比例降至3%以下。国家烟草专卖局国际合作司负责人表示,下半年将参与多边协议谈判,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追溯体系。
在消费者教育方面,多地烟草公司启动“合规消费”公益宣传活动。例如,成都市烟草专卖局联合社区开展“识别假烟”知识讲座,免费发放鉴别手册5000份。市民王女士在采访中提到:“以前总以为包装相似就很难分辨,听了讲解才知道要看油墨防伪和字体细节。”
针对青少年控烟,教育部与烟草专卖局签署合作备忘录,计划在500所中小学设立“无烟校园”示范点。记者了解到,北京某中学已将烟草危害纳入健康教育课程,该校校长表示:“《高群书新作》这类作品如果能更多传递健康理念,将助力青少年远离烟草。”
综合来看,2025年7月16日的烟草行业动态呈现出监管收紧、市场分化、文化渗透三大特点。随着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的临近实施,行业合规成本或进一步增加,但长期来看,这将推动市场向更健康、更透明的方向发展。多地零售户已开始调整经营策略,如广州某连锁店负责人所言:“与其冒险,不如专注服务合规客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