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6日,随着全国烟草行业防伪溯源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,多地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监管升级。记者今日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,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国已有超过95%的烟草制品纳入国家级区块链溯源系统,其中“中华”等高端品牌防伪技术升级尤为显著。在广东、上海等主要消费市场,监管部门联合技术企业推出“一物一码”动态验证机制,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实时查询产品生产、流通、销售全链条信息。
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烟草专卖店时发现,新版“中华”烟盒侧面已嵌入微缩文字和红外防伪标识,每盒售价120元至150元不等。一位店主表示:“现在每条烟的溯源码都是唯一的,即使是最便宜的出口中华烟多少钱,系统也能追踪到具体出口批次。”据悉,近期市场上出现的“假中华”因无法通过扫码验证,已被多地执法部门集中销毁。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展示其扫码结果:“系统会显示生产日期、物流轨迹,甚至经销商资质,比以前方便多了。”
与此同时,行业监管政策持续加码。7月10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烟草制品防伪溯源管理办法(修订草案)》,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前,所有国产卷烟必须实现“三重验证”——即包装防伪、物流追踪和消费终端验证。中国烟草总公司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伟接受采访时指出:“此次升级不仅针对高端品牌,中低端产品如‘红塔山’、‘白沙’等也全面应用了RFID芯片技术。”他透露,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出口中华烟多少钱,已从去年底的80元降至65元,但所有产品均需通过电子税控系统。
在市场行情方面,记者注意到近期出现“倒挂”现象。云南昆明某烟酒店老板王女士称:“以前走私烟泛滥时,有人问最便宜的出口中华烟多少钱,我们都不敢接话。现在正规渠道的‘软中华’卖115元,而走私烟因无法验证,反而没人敢要。”据行业数据统计,2025年上半年,全国烟草打假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2%,涉案金额减少18.7亿元。市场监管部门表示,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制假成本提高300%以上。
消费者权益保护成为此次改革亮点。上海市消保委联合烟草企业推出“云上溯源”小程序,消费者可随时举报异常产品。市民陈女士分享经历:“前两天买的一包‘利群’,扫码后发现物流信息异常,直接通过小程序投诉,第二天就收到厂家补发。”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刘明补充道:“新规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49条关于‘假冒伪劣三倍赔偿’与溯源数据直接挂钩,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技术支撑。”
不过,部分区域仍存在挑战。记者在广西边境采访时发现,仍有烟贩试图利用“出口转内销”概念销售未完全合规产品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:“东南亚某国市场最便宜的出口中华烟多少钱,可能低至45元,但这类产品在国内市场属于违法行为。”国家烟草专卖局缉私局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联合海关部门加强跨境监管。
在技术层面,行业创新不断。安徽中烟研发的“量子加密溯源芯片”已在“黄山”品牌试点,每盒芯片成本仅0.3元,但破解难度相当于128位加密。记者了解到,该技术可抵御目前市面上99.7%的仿冒手段。国际烟草协会亚洲区主席John Smith评价:“中国烟草的防伪体系已接近全球最严标准,特别是对价格敏感的‘中华’系列,其溯源系统比欧洲奢侈品还要复杂。”
消费者态度呈现两极分化。北京某高校教师表示:“虽然价格涨了,但能保证真伪,值得。”而一位烟龄20年的老顾客则抱怨:“以前最便宜的出口中华烟多少钱,在免税店能买到65元,现在连扫码都要下载APP,太麻烦。”不过多数受访者认可改革方向,天津市民赵先生坦言:“只要能杜绝假烟,哪怕贵一点也认。”
随着9月《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》修订版即将实施,防伪溯源系统将纳入企业年度考核。记者获悉,国家烟草局正在筹建“全国烟草产品数字身份管理中心”,预计明年可实现对每支烟的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。一位参与系统建设的工程师透露:“届时消费者不仅能查真伪,还能追溯原料产地、生产工艺等,真正做到‘一包一档’。”
在行业影响层面,防伪升级已带动相关产业增长。深圳某防伪科技公司2025年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156%,其中烟草行业占比达42%。该公司CEO表示:“我们的‘动态水印+生物识别’技术已应用于‘双喜’等品牌,使制假成本激增。”与此同时,二手烟价格监测显示,合规产品价格稳定,而“问题烟”交易量环比下降7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