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6日,全国烟草市场迎来新一轮区域对比热潮。随着新版烟草税调整政策的逐步落地,不同省份的香烟价格与消费习惯再次成为舆论焦点。记者今日走访了北京、云南、广东等地的烟草专卖店,并查阅了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最新数据,发现“以后烟最低59元一包”的提法已在多省成为现实。
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连锁烟草专卖店内,店主李师傅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刚刚上架的新品:“这款‘中南海’细支,以前卖55元,现在调到59元。我们店里的顾客大多表示‘还能接受’,毕竟北京这边的消费水平摆在这儿。”记者注意到,该店货架上标注“59元起”的香烟占据了半数以上,其中不乏“黄山”“红塔山”等中端品牌。据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,截至本月15日,全市共有23款香烟价格调整至59元区间,较去年同期增长15%。
与北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云南市场。昆明烟草交易中心总经理张明透露:“我们这边‘云烟’系列受影响较小,但像‘红河’这样的地方品牌,零售价普遍上调至65元以上。云南烟民对价格敏感度较高,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购买59元档次的‘软白沙’。”记者在云南民族大学周边随机采访了三位烟民,其中大二学生小王表示:“以后烟最低59元一包,对我来说确实压力大了,我可能会减少吸烟频率。”而一位中年烟民则坦言:“云南烟品质好,价格涨点也认了。”
广东市场则呈现出“南北差异”。广州天河区的烟草零售户王女士告诉记者:“这边‘双喜’和‘红双喜’基本都在70元以上,但清远、韶关等地的中低端香烟仍以59元为基准价。”广东省烟草专卖局最新报告显示,珠三角地区香烟均价比粤东西北高出约12元/包。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博士分析:“这反映了区域经济梯度与消费分层,也是国家‘控烟策略差异化’的体现。”
在政策层面,国家烟草专卖局今年3月发布的《2025年烟草市场调控指导意见》明确要求:“各省级烟草公司需根据当地人均GDP、消费水平制定差异化价格带,确保59元成为中低端香烟的最低限价。”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胡教授对此解读:“这一举措既考虑了财政收入需求,又试图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消费升级。”但记者发现,部分山区县市的烟草零售户仍在违规销售低于59元的香烟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检查。
行业市场行情方面,记者查阅了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。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香烟销量同比下降3.2%,但59元档次的香烟销量环比增长8.7%。烟草商业协会秘书长刘先生指出:“这表明价格调整确实在优化市场结构,中端产品正成为消费主力。”然而,也有业内人士担忧:“长期来看,若经济增速放缓,高价烟销量可能受到冲击。”
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分化。在北京西单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先生算了一笔账:“我一天一包烟,按59元算,一个月要1800元,比去年多花了400块。”而在河北农村调研的记者发现,一位年近六旬的烟民老赵仍坚持购买59元的“红旗渠”,他说:“村里人多数都买这个价位的,再贵就真抽不起了。”
业内专家对“59元现象”的长期影响看法不一。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明认为:“这可能是烟草行业向‘高质量发展’转型的必经阶段,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细分价格带。”而上海烟草集团研发总监林女士则透露:“我们正在开发30元以下的无尼古丁替代品,以应对价格敏感型消费群体。”
记者在多地采访时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部分烟盒包装上开始标注“本产品零售价不低于59元”,这一合规标识成为今年新规的亮点。云南大理烟草公司法务主管杨女士解释:“这是响应《烟草制品包装标识管理规定》的举措,避免零售户低价倾销。”但消费者王女士吐槽:“现在买烟得看说明,比买菜还麻烦。”
综合来看,2025年7月16日的烟草市场区域对比,不仅反映了经济地理学的消费分层规律,更折射出政策调控与市场需求的博弈。从北京到云南,从广东到河北,59元这条价格基准线正悄然重塑着中国烟民的消费图景。而那句“以后烟最低59元一包”的感慨,或许正是这个时代留给吸烟者的集体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