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6日,随着国内烟草消费市场持续分化,消费分级趋势在烟草行业愈发明显。今日,记者走访多地烟草零售店及消费者群体发现,不同价位的香烟品牌表现各异,其中高端品牌“双喜坊香烟”销量稳中有升,而中低端市场则因价格敏感度提升出现一定波动。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内外对烟草消费分级趋势的广泛关注。
据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全国烟草市场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,高端香烟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.2%,而低端香烟销量则同比下降3.7%。这一数据与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动的“控低提高”政策不谋而合。政策层面,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24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优化烟草消费结构的指导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鼓励烟草企业加大高端产品研发力度,同时逐步限制低端产品生产规模。记者采访到的业内专家表示,这一政策导向正逐步转化为市场现实。
在广州市越秀区一家老字号烟草专卖店内,店主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其当日的销售情况:“像‘双喜坊香烟’,零售价150元/条的高端产品,最近一个月销量增长了15%。而50元以下的低端香烟,销量明显下滑,很多顾客都主动要求推荐更高价位的品牌。”李先生坦言,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在一线城市尤为明显,不少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品质和品牌支付溢价。
“双喜坊香烟”作为高端市场的代表品牌,其市场表现尤为引人注目。记者了解到,该品牌在2024年推出的“臻品系列”通过优化配方、改进包装设计等手段,成功吸引了大批追求品质的消费者。一位经常购买“双喜坊香烟”的消费者王先生表示:“虽然价格比普通香烟贵不少,但口感和包装都更有档次,送礼时也更有面子。”这种消费心理在商务礼品市场和高端社交场合中尤为突出。
然而,消费分级并非全然利好。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,经济压力下部分消费者被迫转向更低价位的香烟。记者在河南省某县采访时发现,当地烟草零售店主普遍反映,50元以下的香烟销量仍占主导地位,但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。“以前卖得好的是杂牌,现在大家更认‘红塔山’‘白沙’这些大牌子,哪怕价格稍高一点,”一位店主说。这种现象反映了消费者在价格敏感的同时,对品牌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烟草消费分级趋势与国家控烟政策形成微妙互动。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《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》进一步收紧了公共场所吸烟限制,促使部分消费者转向更小众的烟草制品。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:“控烟政策的强化客观上推动了部分消费者向高端市场转移,因为高端香烟往往被赋予‘更健康’的错觉,尽管科学上并无依据。”
从法律合规角度看,烟草消费分级也带来新的监管挑战。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教授表示:“消费分级可能导致监管资源分配不均,高端市场可能因利润高而获得更多关注,而低端市场可能成为监管盲区。”他建议监管部门应根据不同价位的烟草产品制定差异化监管策略,特别是在价格区间重叠的品牌上加强抽检力度。
在行业市场行情方面,国际烟草巨头也敏锐捕捉到中国消费分级的趋势。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(菲莫国际)东亚区分析师陈女士向记者透露:“我们观察到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接受度提升,正在调整在华产品结构,计划将更多全球高端品牌引入中国市场。”这种外资品牌的进入将进一步加剧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。
消费者评价方面,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价位的香烟消费者。来自上海的公务员赵先生(高端消费者)表示:“‘双喜坊香烟’的口感确实不错,值得这个价格。”而来自河北的卡车司机孙师傅(中端消费者)则认为:“现在50-80元价位的香烟性价比最高,既不贵,品质也过得去。”这种差异化的消费评价反映了烟草市场分层后的多元化需求。
展望未来,烟草消费分级趋势可能继续深化。记者注意到,部分烟草企业已开始布局更细分的消费场景,如针对女性市场的“轻香型”香烟、针对年轻人的“低焦油”产品等。这种细分策略既是对消费分级的响应,也是企业应对日益严格的控烟环境的一种尝试。
综合来看,2025年7月16日的烟草市场呈现出典型的消费分级特征,高端品牌如“双喜坊香烟”持续走强,中低端市场则面临调整压力。这种分化既受政策影响,也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变迁。随着国家控烟力度加大和居民收入水平变化,烟草消费分级现象有望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发展,给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。